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白术苍术同用的功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术苍术同用的功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,功效应用如何区别?
白术与苍术均来源于菊科植物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称“术”,并无白术、苍术之分。陶弘景在《本经集注》中提出:术有俩种,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,根甜而少膏,可做丸散用,赤术叶细而无桠,根小苦而有膏,可做煎剂。”明确指出白术、苍术为两种。
白术味苦、甘,性温。入脾、胃经。功效:健脾益气、燥湿利尿、止汗、安胎。
苍术味辛、苦,性温。入脾、胃经、肝经。功效:燥湿健脾、祛风散寒。
清《本草崇源》谓:“凡欲补脾用白术,运脾则用苍术,欲补运相兼,则相兼而用,如补多运少,则白术多而苍术少;运多补少,则苍术多而白术少;品虽有二,实则一也。”
白术与苍术均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,用于治疗湿阻中焦,脾失健运之证。两者功效区别是:
白术味甘,长于补脾,燥湿不及苍术,故补脾不足,治疗脾虚证多用白术,有“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”之美誉。而且白术又能固表止汗、安胎。用于气虚自汗,脾虚胎动不安等证。
苍术味辛,长于运脾,燥湿强于白术,故运脾泻有余,治疗湿盛的实证多用苍术。而且苍术又能祛风湿、发汗、明目。用于风寒挟湿表证,风湿痹证,夜盲及眼目昏涩等证。
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,性温味苦而归脾胃经,均用于治疗脾虚湿停之泄泻或便溏、带下等。然,白术又兼甘味,以补虚为长,除善健脾外,又善补气、安胎、止汗,还能利水,治水肿、痰饮;苍术又兼辛味,以去邪为长,除善燥湿外,又善祛风湿、发表,还能明目,治夜盲症,配苦寒之品(苦参、黄柏)治湿热之疮疹、脚气。
一.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,也称桴蓟、于术、冬术、浙术、片术等,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主产于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等地, “于术”素有“北参南术”之称。冬季下部叶枯黄、上部叶变脆时,挖取2-3年生的根茎,除去泥沙,烘干,称烘术;或晒干,称晒术;再除去须根。
白术,气清香,性甘温苦燥,入脾、胃经,主以温补扶正,兼能去除水湿。具有补气健脾、燥湿利水、止汗、安胎的功效。可用于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、倦怠乏力,脾虚水肿,痰饮,表虚自汗,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等。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,用于和中补脾、除湿益气,常用于补养方剂中,补气血。白术使用中注意,补气健脾宜炒用,健脾止泻宜炒焦用,燥湿利水宜生用。
白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多糖,主要含有苍术油、苍术酮、白术内酯等挥发油,以及白术总多糖等成分,还含有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树脂、白术三醇和维生素A等。药理研究发现白术有调节胃肠功能、调节腹膜孔作用(开打腹膜孔、使腹膜孔数量增加,从而达到消除腹水的作用)、调节免疫功能、降血糖、抗菌、抗凝血、利尿、抗肿瘤、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等生理活性。
二.苍术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,也称赤术、马蓟、青术、仙术等,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茅苍术主产于江苏、湖北、河南等地,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,春、秋二季挖取根茎,除去泥沙和须根,晒干,切片而得。
苍术性辛温发散,苦燥除湿,入脾、胃经,为治湿阻中焦证之要药,具有燥湿健脾、祛风湿、发汗、明目的功效。用于湿阻中焦证,痰饮,水肿;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;湿盛脚气、痿证;夜盲,眼目昏涩等。
苍术主要含挥发油,由倍半萜及其苷类、聚乙烯炔类、酚类、有机酸成分组成,以及还含有三萜和甾体类、芳香苷类、苍术醇类、多聚糖、黄酮类成分,主要活性成分为倍半萜类和聚乙烯炔类成分。还含有钴、钼、铬、铜、锰、镍、钛、镁、钙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。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、促进肠胃运动和胃排空、抗菌、抗炎、降血糖、降血压、利尿、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药理活性。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关注执业中药师“药文汇”
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,功效应如何区别?
白术的功能主治:
一、脾气虚证:脾在人体内的首要工作就是转运水谷精微给各组织器官。并且营气与津液是由水谷精微转化的,血液又是由营气与津液化生的。因此称“脾是气血生化之源”。当脾气虚弱时,其转运功能失调,致使营养物质不能到达肌肉、骨骼、经络及各组织器官。从而人体便出现少气懒言,疲倦乏力,头晕目眩等气虚症以及食少便溏,腹胀泄泻等脾虚症。而白术有补气特长,是补气健脾的要药。这时用白术来加强脾气,脾气足了,其转运功能会逐渐恢复,各症状也就逐渐消失了。
二、气虚自汗:人体中存在两种分别叫“卫气”与“营气”的气,“卫气”在脉外;“营气”在脉内,并且两者都来自水谷精微。正常情况下,其密切配合来维持肌肤腠理的正常开合而不受外邪侵袭。可在脾虚不能很好地转运精微时,其会导致“卫气”与“营气”失和,从而“卫气失职”,使外协侵犯肌肤而出现自汗问题。这时用白术能调和营卫起到止汗作用。
三、安胎:由于身体血液等营养物质都靠脾转运水谷精微来获得。由于脾虚导致胎儿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而出现胎动不安。这时,用白术健脾能使其恢复正常功能而安胎。
四、白术能利水,治水肿与痰饮。
苍术的功能主治:
一、湿阻中焦症:正常情况下,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。但当脾虚了,脾不能把水湿运走,致使“湿”停在中焦。脾被湿困住就像“睡着”了一样。致使身体整个营养物质“运输链”出现“断裂”,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湿阻中焦症。比如:脘腹痞闷,呕吐泛酸,大便溏泻,食少倦怠等。而苍术恰恰能脘腹痞闷,呕吐泛酸,大便溏泻,食少倦怠等。而苍术恰能燥湿健脾,是治疗湿阻中焦的要药。这时,用苍术燥湿,湿没了,脾也“醒”了,功能也恢复了,症状自然就消失了。
二、风湿痹证:当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热、燥、火”六种邪气中的风邪与湿邪裹挟着入侵人体时,两种邪气滞留在经络关节,会出现关节疼痛的风湿痹症。这时用苍术,因苍术有散风寒湿而除痹发表的功效。所以,风湿痹症除了,关节疼痛的症状也就缓解了。
三、风寒夹湿表症:当肌表受风寒湿邪侵袭出现头疼、身疼、头重如裹时,可以用苍术,其有发汗解表功效。汗出了,寒散了,表解了,症状也自然就消失了。
四、苍术能明目,治夜盲症。
- 以上是对白术与苍术功效区别的总结,重点内容已经用黑体字加横线标注,大家如有问题,请评论区留言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白术苍术同用的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白术苍术同用的功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