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医中什么是寒湿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中什么是寒湿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医说的上火,湿气,受寒用现代医学怎么解释?
中医所说的上火,西医可诊断为发炎,例如牙龈肿痛,上呼吸道感染等等,常用药物即为抗生素,抗生素从中医的药学分析即为寒凉之药。中医所说的湿气,西医一般会诊断为肠胃炎,多使用助消化之类的药品。中医所说的受寒,西医会诊断为感冒,但给药时会用中成药。本质上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,对病理的解释也大相径庭,治疗方式有本质的区别,但现在一般西医都会联合使用中成药给患者。
伤寒是天气寒冷,病毒侵入人体。症状一般不出汗,发烧,畏寒。湿气重是一般肉,高蛋白吃太多了,脾的功能负担太重出问题了,陈皮,小米可以去湿气。上火有很多原因,一种是阴气不足,咽喉痛,应该用生甘草。如果大便干,应该服用凉性食物,如香蕉,梨。
中医所说的湿气到底是什么?
湿气是中医认为的一种病理产物和外在的致病因素之一,由于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异常,使水湿得不到正常的代谢,储于体内而出现以苔腻、困重、腹胀、便溏、厌食等为表现的病证,另外,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,也容易导致外界的湿气侵犯人体而出现以上症状的病证,或者湿邪郁表的病证!
总的来讲,中医说的湿气,是人体受某些致病因素影响后,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反应。你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,是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机制失常的因素之一。
湿气又称湿邪,为中医理论“六淫”之一。
很多人都在问,你说湿气,湿气用现代医学来说到底是什么物质?
这个问法,其实很蠢。湿气不是什么物质,而是一类概念。
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指导理论不同,包括湿气在内的六淫,它们不是病因,而是病理性质。
或者说,湿气的定义,并不是直接的,它指的是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发生的反应。湿气并不属于“症状学”,而属于“发病学”范畴。
就好像说“上火”,你看得见“火”这种物质了吗?湿也一样,指的是人体产生的反应,而不是具体的物质。
相对来说,包括湿气在内的六淫,主要反应的是脏腑组织结构上的变化特征。
不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,都认为,病变的性质,一直随着病情程度的发展而变化,各种致病因子在不同的机制里,会表现不同病理性质的特征。
比如现代医学所说的“感染”,细菌、病毒,都可以造成感染。感染是用什么来界定的呢?就是以人体受这些致病因子损害后,表现出的症状来作为划分的依据。
“湿”乃水分子没有“气化”而凝的表现。有的见湿就利水,要知道人体百分之七十以上水,水分子充斥细胞而支撑着身体,进行物质交换,至关重要。
见湿就利水,水是祛不完的,如果没水就成了“木乃伊”了。
这与阴天潮湿重,晴天潮自干的道理是一样的。
是中医四大病理产物之一,气滞、痰饮、食积、血瘀在临床上最为常见。湿气只是其中之一,他是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,可以导致许多症状,比如腹泻、水肿、咳嗽、呕吐、眩晕等等,同样其它三大病理产物也会引起水液的代谢失常,临床上要分清主次矛盾。以上是本人临床经验,跟教科书上的有所出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医中什么是寒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医中什么是寒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